欢迎您访问吉林教师资格网! 本站为【学考网】旗下吉林教师资格考试民间交流网站,最新教师考试动态请各位考生以吉林省教育考试院www.jleea.edu.cn或当地教育局所示为准。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招聘交流群

考生交流群

微信小程序

免费领课/找工作

在线咨询
公众号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联系
在线做题
短信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获取验证码

特别提醒:

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 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
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各科考试考点汇总

时间:
2020-11-16 11:04:28
作者:
李老师
阅读:
来源:
吉林教师资格网
  【导读】又一次的教资考试开始了,还是听到有同学对于备考的方向有疑惑,刷题没有方向就如竹篮打水,如何抓住考试重点刷题呢?

  这里,吉林教师资格网整理了一些中学教师资格考试考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考点 1 影响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因素

  第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第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第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第四,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第五,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考点 2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

  首先,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其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再次,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最后,遗传素质又具有可塑性。

  2.环境

  首先,外部社会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成熟的客观条件,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其次,环境对人的作用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教育

  首先,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外因,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其次,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其目的性、系统性、专门性和基础性对青少年儿童的 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

  考点 3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

  1.形式教育论

  形式教育论认为学校教育的任务和作用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官能心理学是它的依据。它主张开设一些诸如拉丁文、希腊文、文法和数学等形式学科,认为它们对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智力大有帮助。代表人物: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2.实质教育论

  实质教育论的观点则正相反,他们认为学校教育的任务在于向学生传授实用知识,认为在知识的传授中包含了官能的训练,联想主义心理学是它的依据。实质教育论主张在学校开设诸如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学等实科课程,通过它们向学生传授实用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打好基础。代表人物:英国的斯宾塞。

  考点 4 教材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内容的阐述要层次分明。

  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第五,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六,教材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考点 5 教学过程的结构

  1.引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考点 6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

  考点 7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①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②学习程度,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③记忆任务的重要性,记忆任务越为重要,相对来说记忆的效果越好。

  ④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⑤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学习内容的保存量随时间减少。

  ⑥情绪和动机,学习者情绪差,动机弱、目的不明确都不利于记忆。

  考点 8 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倒 U 形曲线关系)

  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随动机强度的提高而上升,中等偏高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果最好;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学习效率反而会随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中等偏低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果最好;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动机强度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也即任务难度较低,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偏高;任务难度较大,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偏低;任务难度中等, 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中等。随着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大,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之下降的趋势, 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考点 9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2.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3.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

  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5.注意个别差异。

  考点 10 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1.精选材料;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考点 11 元认知策略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大致

  可分为以下三种:

  (1) 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开始之前计划完成任务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等。

  (2) 监控策略

  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3)调节策略

  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考点 12 奥苏贝尔意义学习的条件

  1.客观条件

  2.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括,

  都是有逻辑意义的。

  3.主观条件

  学习者自身因素。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以便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 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考点 13 中学生进行情绪调节的方法

  1.压抑

  压抑,也叫潜抑,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回忆或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2.否认

  否认,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

  3.置换

  置换,又称转移,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直接表现时,就转移到其他较安全或易被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

  4.文饰

  文饰,即合理化,指无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而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进行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5.投射

  投射,一般是指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等,投射到别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而断言别人是这样,以免除自责的痛苦。

  6.代偿

  代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7.升华

  升华,是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可以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欲望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量和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

  8.幽默

  幽默,是一种较高级的适应方法,是指对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处理。

  考点 14 气质类型

  (1) 胆汁质。胆汁质的人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反应性与主动性。

  (2)多血质。多血质的人行动具有很高的反应性。

  (3) 黏液质。黏液质的人反应性低。

  (4) 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有较高的感受性。

  考点 15 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

  1.培养健康交往意识,交往时做到落落大方;

  2.引导学生广泛交往,交往时把握好深浅度;

  3.引导学生有礼有节,交往时要端庄稳重;

  4.引导学生把握好分寸,避免“早恋”的发生。

  考点 16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采用了海因茨偷药的道德两难故事,考察儿童和青少年对一系列结构化的道德情境中的事实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情况,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

  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考点 17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考点 18 良好课堂气氛创设的条件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这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

  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③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

  ④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

  考点 19 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这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2)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认为自己在新的教学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后,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

  (3)关注学生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

  考点 20 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1)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2)尊重与接纳,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和迁就。

  (3)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

  第一,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

  第二,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

  第三,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

  【结尾】以上就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考点的相关内容,想要获取最新的考试试题等,可以关注我们吉林教师资格网

吉林教师资格网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立即定制专属备考方案

OR